热线电话:021-50620006

公司动态

“内聚外合”,长三角共同打造科创引擎

推进科技和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记者发现,在整个长三角区域,企业之间的主体协同已然形成。不仅如此,从空间地理的视角来看,各地域之间的创新合作也产生了溢出效应,高质量的区域协同创新,发挥出“1+1>2”的良好效果。同时,环节连接的“内聚外合”也正成为创新一体化发展的主方向。

“作为***创新力的光伏企业,公司已拥有垂直一体化产能,这得益于长三角‘兄弟企业’的支持。”位于安徽来安经济开发区的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生产运营总监刘继丰告诉记者,光伏产业在长三角有着深厚的产业根基,为公司走向全球提供了各项配套。

区域合作,下好创新“先手棋”

5月18日,第三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上海)中心举行。而在此前,安徽宣城安工大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梁倩已经多次往返于宣城和上海。

2016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正式启动建设,范围包括G60国家高速公路和沪苏湖、商合杭高速铁路沿线的上海市松江区,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金华市,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9个市(区),总面积7.62万平方公里。

5年间,以上9个城市的GDP总量从占全国的1/16上升到1/15,税收总额从占全国的1/15上升到1/12,高新企业家数从占全国的1/12上升到1/10,有67家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占全国科创板上市企业的1/5。

上海阪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长起来的企业。“公司为此次拍卖会带来了两项专利技术,一项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另一项是应用于立体车库的柔性充电系统。”公司副总经理刘琦说。

“目前,G60科创走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品牌的吸引力、辨识度越来越大,朋友圈也越来越大,30多家平台、第三方现在都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企业储备库也越来越丰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副主任宋苏伟表示,九城已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11个,各基地根据发展定位及产业基础,聚焦不同领域,形成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科创+产业”发展格局。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科创要素广泛集聚,区域高质量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长三角城市的目标也越发一致——合力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上海就在近日提出,要推动政策资源、重大项目、功能配套进一步集聚,把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成为代表国家参与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的“科创特区”。

主体协同,加速科创一体化

在安徽金弘安米业,董事长陈顺成更对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科创协同印象深刻。“没有江苏省农科院‘手把手’帮助公司建立‘超级标’,金弘安不可能拿到这么多市场份额。”陈顺成介绍,所谓的“超级标”,是金弘安在优粮优种、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价、优粮优销的基础上,对后续加工依然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对创新资源需求***为强劲、对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为迫切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高质量一体化,为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了***合适的舞台。

根据***新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江苏产业创新报告》,长三角高等学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从不同主体参与经费来源的占比及变化趋势来看,政府直接参与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程度相对较高,企业是高等学校的第二投入主体。其中,安徽和上海高校中的政府资金比重较大,接近80%;江苏是企业投入占比***高的省份,10年间维持在35%—45%。

“全国30%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长三角落地开花,其中江苏拥有832家,位列长三角之首。”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徐宁说,江苏的***优势,集中体现在经费投入大、创新载体多。

由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建的南京***激光技术研究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采取“一次买断、二次开发、多方合作”,吸引多家单位和团队的科技成果在研究院平台二次开发,成功转移转化多项科技成果。

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是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依托共同组建的研究机构。该所实行“一所两制,统一管理”的创新模式,依托学校机制,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不仅如此,该所还依托市场机制,推动原创性成果的转移转化。

以链入链,跨越创新的“死亡之谷”

虽然当前长三角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并初步实现了协调发展,但徐宁认为,未来提升空间仍然很大。《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江苏产业创新报告》也指出,从创新环节来看,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实现从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之间的耦合,努力跨越创新的“死亡之谷”。

在此背景下,借力环节连接的“内聚外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成为大势所趋。“今年2月,东方日升获批成为江苏省级异质结产业创新中心。”据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异质结”技术是光伏行业预期的新一代技术革命,而由东方日升牵头组建的创新中心,联合多家异质结产业链中的领军企业,包括常州聚和新材料、苏州迈为科技、常州捷佳创精密机械等,以实现***挑战性的、效率25%以上的异质结电池量产效率的突破,“令人振奋的是,目前,东方日升已有异质结电池产线***高量产效率已达到24.55%。”

“高质量一体化的突破口在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落到产业发展上。”徐宁认为,在这方面,江苏有一些经验可供分享:一是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如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与苏南31个高新园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布局建设了生物医药、新材料、半导体等17家苏南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等。二是完善政策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如2018年9月,江苏开全国先河,***发布技术经理人管理办法及佣金标准。三是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助力产业链升级。如江苏亚威机床攻克了数控折边单位关键技术,研发了国内首台(套)高精度高效数控板料折边机,打破了欧洲国家对高精度数控折边机的垄断。

安科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王惠东从企业视角出发表示,制造业企业寻求协同效应的特性,天然使其倾向于打通人才链、产业链、资源链的上下游,推动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企业等社会组织的力量打破区域障碍、进行要素协调,可能是接下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种新路径。


Copyright © 上海阪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48938号-1

Powered by RRZCMS